MP3 是 ISO-MPEG Audio Layer-3 的簡稱,它是在 1987 年的數位音訊廣播(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)計畫中,所發明出來的音訊壓縮演算法。此法同時屬於 MPEG-1(VCD的標準)與 MPEG-2(DVD的標準)的一部分,所以 MP3 並不是 MPEG-3,再說,目前根本沒有所謂的MPEG-3標準存在。
在沒有資料遺失的狀態下,採用 16 位元取樣頻率 44.1kHz 解析度(即一般 CD 的音質)的立體數位音訊,一秒鐘就會使用 16×44.1×2=1411.2kbit,即 172KB 的記憶體空間。以這樣的資料量計算,一分鐘的 CD音樂約會佔據 10MB 的記憶體。所以你如果把一片 74 分鐘的音樂 CD,完完全全地錄到硬碟上,那你當場就少了 740MB 的磁碟空間了。
| 650MB=74分鐘? |
| 既然一分鐘的 CD 音樂會佔據 10MB 的記憶體,那為什麼一片 650MB 的光碟片可以容納 74 分鐘的音樂,而不是只有 65 分鐘呢?這是因為儲存音樂與儲存資料的方式不同,電腦中的任何儲存媒體,除了儲存資料本身外,都還會儲存一些額外的資訊,例如:檔案系統、目錄結構、日期、檔案屬性及容錯修正碼等。所以一片光碟的容量,實際上不只 650MB,而是可使用的空間只有 650MB,其餘的空間則用來儲存額外的資訊。但音樂 CD 則沒有這麼多的額外資訊,相對地使用的空間就比較小,所以能夠儲存 74 分鐘的音樂。 |
然而使用 MPEG 音訊壓縮,你將可以把 CD 上的聲音資料壓縮成原來的 12 分之 1,且不會因此而毀損音質。事實上,即使你以 24 或更高的壓縮比率錄製,音質也顯著地比降低取樣頻率及解析度來錄製的方式好。這是由於 MPEG 壓縮演算法,乃是針對人類聽覺原理專門研發的結果。
| 什麼是 MPEG? |
| MPEG 是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縮寫,他們隸屬在 ISO(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;國際標準協會)及 IEC(International Electro-Technical Commission;國際電子工業委員會)之下,是個專門制定動態影像與音效編碼標準的組織。 |
| 網址:http://www.cselt.stet.it/mpeg/ |
MPEG Layer-3 演算法不只可以用來壓縮 CD 音樂,還可以壓縮任何的數位音效。針對不同聲音品質,會有不同的壓縮率表現,如下表:
| 聲音品質 | 頻寬模式 | 位元率 | 壓縮比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電話 | 2.5 kHz 單聲道 | 8 kbps | 96:1 |
| AM調幅 | 7.5 kHZ 單聲道 | 32 kbps | 24:1 |
| FM調頻 | 11 kHz 立體聲 | 56∼64 kbps | 26∼24:1 |
| CD | > 15 kHz 立體聲 | 112∼128 kbps | 14∼12:1 |
MP3 在網際網路上的相關站台相當多,你只要在任一個搜尋引擎輸入 MP3 查詢,就會列出一大堆的網站來。上期我們曾經介紹過的 MP3.COM 是提供 MP3 CD 的商業網站,現在我們則介紹你一個提供相當詳盡 MP3 資源的網站 MPEG.ORG。在 MPEG.ORG 中,MP3 只是其中的一個分類,但可不要以為它的資料很少喔。舉凡是 MP3 的歷史、音樂資源、專用搜尋引擎、軟體或硬體,這個網頁都建立超連結,讓你不必辛苦地在搜尋引擎中查詢。
| MP3 之所以在網路上如此受歡迎,在於它能夠在不失去原有音質的情況下,將 CD 音軌壓縮至原有的 12 分之 1 左右。這使得原本只能儲存 74 分鐘的 CD,搖身一變成為能夠錄製 12 個小時以上的超級 CD。正由於這種驚人的容量,國外便有廠商推出可以播放 MP3 歌曲的隨身聽,而它們所使用的儲存媒體包括了CD、Zip、筆記型電腦硬碟及快閃記憶體等。雖然我們手上並沒有實際的產品,但根據網頁上資料顯示,他們在售價上與 MD 相近,容量則明顯大非常多。且由於 MPEG Audio Layer-3 採用的壓縮演算法較 MD 佳,所以音質應該也會較 MD 來得好。擁有這麼多優點的 MP3,實在是令人不得不心動,你還在等什麼呢? | ![]() |
本文內容部份取自